總監:18126288605
走進任何一座精心設計的動物園,你會發現這里不僅僅是一個動物展示的場所,更是一個融合了自然、藝術與人文關懷的奇妙世界。動物園的裝修設計,遠非簡單的堆砌材料和布局空間,每一處細節都暗含著設計師們的巧思與匠心,旨在提升動物福利、增強游客體驗,同時傳遞生態保護的理念。今天,就讓我們跟隨幾位資深動物園設計師的腳步,揭秘那些藏在動物園裝修設計中的小心思。
模擬自然,尊重天性
成都動物園的楊瑞麟,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“動物園的掃地僧”。他不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飼養員,更是動物福利豐容組的組長。在楊瑞麟看來,動物園的設計首先要模擬動物的自然棲息地,讓動物能在最接近野外的環境中生活。“豐容”工作,正是他日常工作的核心。從獸舍內添置的新奇玩具,到增加攀爬設施,再到改變提供食物的方式,每一項措施都是為了激發動物的天性,讓它們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快樂、健康地生活。
例如,為老虎、豹子、獅子等猛獸設計的特制紙球,將食物放入其中,并涂上其他動物的氣息。當動物們用鋒利的爪子破壞紙球,就像是在野外狩獵,這一過程讓它們充滿了成就感。而對于靈長類動物,楊瑞麟則設計了益智取食器和麻袋,需要它們通過不同的操作來獲取食物。這樣的設計不僅延長了動物的取食時間,增加了運動量,還促進了它們的智力發展。
個性化設計,精準滿足需求
在北京動物園,曹雅妮是另一位動物“家裝設計師”。她的設計理念是“自然生活性、安全使用性、便捷操作性、異地遷移性、文化應用性”,同時兼顧觀賞效果。面對不會說話的動物客戶,曹雅妮通過與飼養員的深入溝通,觀察動物的行為習性,積累數據,力求為每一種動物打造量身定制的生活環境。
比如,在小型食肉展示區,她模擬了雨林、荒漠、溫帶草原等多種自然環境,為不同習性的動物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地。而在長臂猿展區,她不僅加大了空間高度,還融入了中國傳統元素,既滿足了動物的活動需求,又增添了文化韻味。對于黃喉貂這類鼬科動物,曹雅妮更是巧妙地在房檐上設計了不銹鋼板,既保留了動物的天然習性,又保證了籠舍玻璃的清潔,提升了游客的觀賞體驗。
視覺與心理的雙重考量
動物園的設計,不僅要考慮動物的舒適與快樂,還要兼顧游客的視覺體驗與心理感受。在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,設計師們巧妙地利用地形、植物等材料,在參觀動線上設置視覺盲點,既減少了游客與動物之間的“碰撞性接觸”,保證了游客的安全感,也避免了動物因直視而產生的應激反應。
在仙鶴園中,設計師利用龍柏和竹叢形成了隱蔽空間,讓游客在觀賞的同時,能夠感受到與自然的親近。通過改變綠籬或水體的寬度,調節游客與動物之間的距離,既滿足了游客親近動物的需求,又保證了動物的安全與舒適。此外,設計師們還通過改變參觀動線的縱向距離,改變視點的角度,為游客呈現了與平時不同的視覺效果,增加了游覽的趣味性和互動性。
數字化與藝術的融合
隨著科技的發展,動物園的設計也越來越注重數字化與藝術化的融合。高雄市壽山動物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。這里不僅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,還有著由Project On Museum團隊設計的全新視覺形象。標志上半部分是一座有洞穴的山丘,寓意著動物們的自由棲息;下半部分是中文“山”字,與上半部分合在一起,呈現出一棵大樹的形象,象征著自然、生命和有機。
在動物園的導覽系統中,設計師們將各種物體擬人化,如相機張大了嘴巴的禁用閃光燈標志,觀光火車、計程車、飲水處等標識都充滿了趣味性和互動性。在環境音的輔助下,游客仿佛置身于一個生動、自然的動物世界。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動物園的觀賞性,也增強了游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。
結語:傳遞生態保護理念
動物園的裝修設計,不僅是一項技術活,更是一門藝術。它要求設計師們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,還要有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對生命的熱愛之情。每一處細節的設計,都是對動物福利的尊重,對游客體驗的關懷,更是對生態保護理念的傳遞。
在未來的動物園設計中,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創新、人文、綠色的設計理念被融入其中。讓動物園不僅成為動物們的快樂家園,也成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見證。在這個過程中,每一位設計師、每一位游客、每一位動物保護者,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讓我們攜手努力,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、更加和諧的動物園世界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